人体测温设备在一卡通系统中的应用

 
品牌: 慧美科技
单价: 面议
起订:
供货总量:
发货期限: 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3 天内发货
所在地: 北京市 朝阳区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20-10-30 08:44
浏览次数: 128
 
公司基本资料信息
详细说明
 但随着疫情防控的需求,人员在出入时的测温管理也日益成为安全管控的重要方面。在一卡通系统中的出入口位置设置测温专用设备后,将为内部人员、外部人员进出进行温度的检测,形成一道疫情防控的屏障。除此外,一卡通系统还将为用户带来门禁控制、停车管理、访客管理消费管理、节水控制等不同领域的管理,实现自动化和信息化的管理。
  一卡通系统中,可以将人事信息与测温的数据相结合来实现人员的体温监测和报警管理。红外热成像的方式,可以通过图像的方式采集大面积的场所,可以放置在大门口进行多人模式下的测温。在人流量小的位置,可以通过手持或测温门来进行人体测温。这些测温数据,可以由一卡通系统软件进行数据的记录或报警提醒。
 
   根据人体测温所应用的技术不同,可以分为红外热成像多人模式测温和额温枪人员测温等不同方式。从技术角度划分,常用的方式为红外热成像方式和红外热电堆式温度传感器等两种不同的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原理不同,成本也不同,使用的场合也有着区别。这些产品都可以与一卡通系统进行集成,在实现出入口管控的同时,记录人员体温的数据。
     常用的一卡通系统应用在人体测温时,常用的方式如下几点:
  1. 单点体温检测设备:
在一卡通系统的管理平台上,也可以对人员出入较少的位置实施单体体温监测。在安装方式上可以采用固定式人体测温的方式,也可以采用移动式人体测温的方式。手持测温热像仪对待检人员进行测温,快速查看图像和数据。只存在高精度,高距离系数比,高性能的红外测温仪和低精度,低距离系数比和低性能的红外测温仪之分。只要将红外测温仪的发射率设置在0.95(人的皮肤发射率一般都是这个值,就算有差异,影响也只在0.3度之内),就是符合人体测温的要求。
不同方式的人体测温,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装。所有数据都可以在一卡通系统内进行记录和输出。
从造价上来将,也可以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安装不同的测温设备。红外测温仪,从造价上相对较贵,其数据也可以由一卡通系统进行记录。红外测温仪测温的原理是将被测物体发射的红外线具有的辐射能转变成电信号。红外线辐射能量的大小与物体本身的温度是相关联的,根据转变成电信号大小,就可以确定物体的温度。
红外感应式测温设备,有手持式和便携式、在线式等。一卡通系统对这些红外感应数据进行接入和分析后,解析出其测温数据进,并与人员信息进行集成。手持式的红外探测器体积小,携带方便,测试时需要有测试人员手持仪器对被测人进行测温。便携式成像仪可以固定在三脚架上,被测人员不需要停留,只要在成像仪前走过,红外成像仪就可以自动捕捉到人体的温度,温度超出警戒值时仪器就会发出警报声。

  1. 测温门体温检测
   在相对固定的场所,管理人员可以安装人体测温门来对进出人流进行疏导,并进行非接触的人体测温。一卡通软件也将对这些数据进行记录。
在重要出入口安装测温门后,可以通过非接触方式检测人体温度,可以简捷、安全、直观、准确的查找、判断人员是否存在体温异常现象,迅速采取措施解决防止发热人员流动。一卡通系统软件也将这些重要数据进行记录,并提醒值班人员对这些人员进行管控。测温门体可以对人流量较大的单个站点或出入口,快速布设测温安检门,安检门本地 LCD 屏可显示当前通过人员温度数值,超过设定阈值可联动安检门本地声光报警。每个设备通过网络接入一卡通系统后,管理员可实时查看当前通过人员热力图,做到实时监测和实时报警。
 
  1. 多人模式的热成像测温:
在校园大门、大型出入口,可以采用红外热成像的方式进行人群的温度检测,红外成像仪适用于人流量很大的公共场合的人群排查。一卡通系统中的门禁管理也可以与这些红外测温设备进行集成与联动,一旦有人员体温异常,可以进行门禁的联动和隔离管理。这种方式可以将人体表面的温度发布用彩色图像的形式输出到显示器或屏幕上,并可以标识相应的温度数值,便于安保管理人员进行监测,对异常的人员进行认真筛查。在显示屏上不同的色彩代表着不同的温度,温度高则图像偏红色,温度低则图像偏绿色,温度高低一目了然。这些记录都可以记录在一卡通系统中,安保人员可以在日后,可以对出入人员进行记录的复核。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本企业其它产品
网站首页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问题解析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207862号

中国智能化网(zgznh®)--引领工业智能化产业发展 共享智能化+优质平台

版权所有:深圳市智控网络有限公司 学术指导:深圳市智能化学会

粤ICP备12078626号

深公网安备案证字第 4403101901094 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12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