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程斌
在科技浪潮奔涌的时代,总有一些人勇立潮头,用专业与远见推动产业向前——梁刚,便是这样一位在中国通信技术“走出去”进程中留下深刻印记的杰出人物。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学者型专家,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敏锐的市场嗅觉以及对全球通信格局的深入理解,在无线网络领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尤其是在推动中国通信设备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方面,他的研究与实践,正逐步转化为行业前行的重要力量。
自青年时期起,梁刚便展现出对科技浓厚的兴趣和执着追求。1996年9月,他进入西安理工大学学习自动控制专业,四年的系统化训练让他打下了坚实的工程基础,也点燃了他对信息与通信领域的热情。2002年,他继续在西安理工大学深造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这段求学经历提升了他在信号处理与系统建模方面的能力,为他日后投身通信技术研发领域并开展技术创新提供理论支持。
从学术研究走向产业实践,是梁刚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毕业后,他曾在通信行业知名大型企业踏实深耕,积累经验。2020年3月,他加入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后文简称“三维通信”)并担任首席技术官及无线网络BU部长,全面负责4G和5G基站系统的开发工作。彼时,公司正处于战略转型的关键阶段,亟需在无线接入领域建立一支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研发团队。在他的带领下,三维通信从零起步,成功筹建了三维西安研发中心,并组建了一支高效、专业、富有战斗力的技术队伍。短短几年间,该中心已成为三维通信在4G/5G通信系统业务发展之中的重要支撑力量。
除了带领三维通信技术团队积极推动技术发展与产品创新,梁刚在学术研究方面也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并以多项行业领先的成就展现出在通信技术研发领域的深厚功底。2024年,他在《计算机与通信进展》期刊发表了题为《LTE-U无线基站系统的海外部署架构与适应性分析》的论文,系统梳理了基于非授权频段的LTE-U技术在全球不同市场的落地情况。在该论文中,梁刚聚焦频谱资源日益紧张的全球背景,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LTE-U技术提升网络容量和覆盖能力。他指出,随着移动互联网流量持续增长,仅依赖传统授权频谱已难以满足发展需求,而非授权频谱的合理利用成为行业破局的关键路径之一。基于此,他从技术原理出发,系统梳理了LAA和MulteFire等关键技术模式,并对集中式与分布式两种海外部署架构进行了对比分析。更重要的是,他围绕频谱共存机制、法规适配性、网络规划难点及设备兼容性等问题展开深入研究,提出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优化建议。这篇论文为中国通信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理论支持,充分体现了梁刚在技术趋势研判与国际规则理解方面的深厚积累。
现如今,随着通信技术日益全球化,只有不断拓宽国际视野,深度参与全球技术生态建设,中国企业才能真正走向世界舞台。近年来,梁刚积极投身于国内外通信领域的学术交流与行业对话,在国际通信技术领域有着极高的知名度。他曾多次受邀赴德国慕尼黑大学开展学术交流,围绕无线通信系统架构、频谱资源优化利用等前沿课题,与海外学者展开深入探讨。这些交流活动不仅加深了中外在通信技术研究方面的共同理解,也为未来进一步深入开展跨国合作打下了基础。同时,他还活跃于多个国内外重要通信会议,在演讲与研讨中分享中国企业在无线网络部署方面的实践经验,并就5G演进、6G前瞻布局、异构网络融合等议题发表观点。他的声音,正在成为国际通信领域了解中国技术发展的重要窗口之一。通过持续的技术输出与思想碰撞,梁刚正以自己的方式,助力中国通信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赢得更多认同与话语权。
面对行业变革,梁刚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与进取的姿态。他认为,6G时代即将到来,通信技术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而中国企业要在全球范围内赢得更多话语权,不仅需要过硬的技术实力,更需要前瞻性的眼光与系统性的布局。
他常说:“我们不是为了技术而技术,而是为了让技术更好地服务社会。”这句话,恰如其分地概括了他一路走来的初心与使命。
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梁刚依然坚守在技术与管理的第一线。他或许没有耀眼的头衔,他的故事或许只是中国科技“走出去”历程中的一个缩影,但他的思考与实践,正在悄然改变着中国通信企业的国际路径,成为众多从业者奋进“出海”的方向标。